徐红庆:自定一把尺,不衡量他人 | ABLE PERSONS

2022-04-13 11:58:40


WonABLE黄宝 | 题图

戴小吉 | 摄影

Summer | 编辑

《WonABLE黄宝》编辑部 | 出品

本期主人公

徐红庆

宝徕薄膜流延车间主管

成立于1964年的杭州新光,是行业内一家老牌企业,主要生产吹塑薄膜、流延薄膜、复合薄膜、药包薄膜和镀铝薄膜等,广泛应用于工业包装、食品包装、药品包装和农业生产等领域。屡获部省级优秀产品荣誉称号的杭州新光,走出不少优秀的专业人才。

 

徐红庆原本学的是花果嫁接的技术,但并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个。田间地头的工作对18岁的少年来说,远不如开动大型机械来得有吸引力。在当时,进工厂,也是稳定的象征。就这样,他和一群朋友一起进入了未知的新领域。

 

在上世纪90年代初,我国精密的机械制造还不够发达,像杭州新光这些行业内骨干企业,一般采用的是进口机器。伴随着对机器上英文标志的熟悉,向资深技术师傅的学习,没几个月后,徐红庆开始独立操作流延膜机器。

 

以前,国内塑料应用市场的消费需求相对低,塑料厂生产的薄膜材料也相对单一,大多数是通用型材料,先是农用地膜和棚膜,用吹膜工艺为主;后来消费市场对薄膜应用要求越来越高,流延法渐渐流行起来,光泽度透明度更好,平整度柔韧性更高,厚度公差更小,耐热和低温适应性更强。徐红庆主要钻研的就是流延法,主要用于食品级包装薄膜。

 

老牌的大厂职责分明,一个人定一个岗,只负责份内的事情。好学的徐红庆在这个氛围内成长,在技术方面无可挑剔,负责的流延线也从一条加到两条、三条、四条……有过换岗的机会,工作五年后,一起进厂的朋友重拾老专业,去做跟农业有关的园林项目,问他要不要一起,徐红庆犹豫了,觉得白白浪费了这几年的技术积累;新光转型,工贸一体,鼓励有一些技术基础的员工转向销售岗,能更好地对接客户需求,但徐红庆这样专精尖类型的主机长,上级领导又不愿意放,希望他带更多团队。

时间见证了回报,在流延技术方面,徐红庆越来越丰富。这条路发生拐弯,是在2003年,要考虑成家,需要更多经济上的支持,徐红庆跳槽去了一家温州龙港的私企。

 

从2003年开始,到2019年,徐红庆换了不少生产流延薄膜的企业,从杭州到温州、上海,有些是出于客观因素,有些是为了离家更近。凑巧的是,企业负责人基本上是温州籍,尤其是有「中国印刷城」之称的龙港(以前归属苍南县)籍。

 

徐红庆说了一个细节,温州的印刷市场这么活跃,跟当地的经济模式有关。比如他在杭州时,没见过烟草店会把香烟拆开,按根出售,而在龙港,当时很多小店就是这么销售的——店主们抓住了这个小的市场需求。包装印刷行业在温州也是如此,民用落地房的一楼小小的门面,就被改成家庭作坊,摆一两台小机器,每家每户专门负责印刷包装里的某一道细小的工序,专门的制版作坊、专门的压痕作坊、专门的菲林输出店……

 

除了经济模式的不同,温州籍老板的经营思维也非常具有代表性,不仅仅负责团队管理、业务开拓,也参与一线工作,甚至亲自装货卸货,既亲自开源也带头节流。这一点创业精神也极大感染了徐红庆,他从原先大厂各负其责的模式里很快跳脱出来,在本职的生产工艺工作以外,参与了上上下下的其他环节,比如机器维修、原料检验、机电检测等。

 

「江浙沪这带的流延薄膜相关器械、原料等供应厂家其实是个小圈子,基本上我都熟悉了,机器的原理也基本相同,有什么零件损失,直接问问也就知道了」。好学的徐红庆,从原先的专精尖变成行业内的万金油。

2019年8月,应宝徕薄膜负责人邀请,徐红庆来到兰溪,开始接手管理流延车间。

 

生产工艺上,对徐红庆来说,并不难。宝徕薄膜的产品很少用于食品包装,难度级别并不算很高,他把技术重心放在降低损耗、稳定品质以及技术传授上。这两年多时间以来,流延环节的损耗率有了降低、出品也更稳定。

 

更难的事情是团队管理。

 

误解是表达者面对的难题之一。话一出口,说者无心听者有意,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,习惯以“我”出发。如何达到更有效的沟通,徐红庆的办法是多做少说,以身作则,潜移默化。比如在车间环境管理上,最初,他就自己每天带着垃圾桶去清洁打扫,时间长了,大家也就知道要自发保持整洁和卫生了。

▲工作时的徐红庆。 ©WonABLE黄宝

 

兰溪距离徐红庆老家千岛湖很近,但来兰溪这么久,他很少能在周末回去。订单排单、机械维修、团队管理等,目前他都还要操心。

 

作为70后,他觉得跟现在年轻人打交道的方式跟以往是不同的,以前大家更具有集体意识,而现在的年轻人,大多强调个性化,这是时代和阅历造成的一些代沟,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。

 

「我有给自己规定的尺,但它是用来自我要求的,并不能用来衡量别人。我按照我的标准去做了,周边的人会看得到,会学习的人自然就会学到。」

感谢时刻

参 考 资 料

[0] 声明 | 为同行交流非商用,若有误用,请联系删除

 

+86 579 82977751

周一至周六 8:00~17:00